7月26日,中共中央總書記習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。
看完這場會議的記錄,不禁想感嘆——這是要讓中國房地產“自力更生”啊~大家看看這句話:
“總的看,上半年經濟形勢同我們作出的判斷是一致的,仍然是總體平穩(wěn)、走勢分化。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,要通過實施組合政策,引導發(fā)展預期,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,努力保持經濟平穩(wěn)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要繼續(xù)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(wěn)健的貨幣政策,加快財稅體制改革,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,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?!?
這是什么意思,我們慢慢分析~
中央要降成本,戳破資產泡沫勢在必行
“總體平穩(wěn)”這是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(當然也是要求),那是不是能理解為,只要整體成績良好,各個領域好的繼續(xù)努力,不好的慢慢調整就行?
會議公告就指出,“去產能”和“去杠桿”的關鍵是,深化國有企業(yè)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;“去庫存”和“補短板”的指向是,有序引導城鎮(zhèn)化進程,并與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;“降成本”的重點是,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、抑制資產泡沫、降低宏觀稅負。
這里的資產泡沫有兩種理解:一是直接戳破房地產租售價格泡沫,以降低企業(yè)在這方面的運營成本;二是把大規(guī)模在股市和樓市“空轉”的資金趕入實體經濟,以解后者融資難,融資貴的問題。
所以,行動馬上來了~先有公眾號“南京新浪樂居”稱,南京將開始“限貸”!傳言稱新房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35%,二套房首付比例為50%,三套房停貸!二手房名下有一套住房貸款已結清的,首付提高至35%,名下有兩套住房貸款已結清的算二套,首付50%,上浮10%。
如果此傳言為真,響應中央號召,南京當屬典范。
再來,還有消息稱,已有房企預感到資金市場的可能到來的調控。有央企在政治局會議期間就已經召開會議表示,成立企業(yè)資金結算中心,全面協調集團資金,為“過冬”做準備。
貨幣政策失效,財政政策將攔截資金進入樓市
從上半年央媽的動作來看,我們能感受到央媽“血槽已空”,已為經濟發(fā)展“鞠躬盡瘁”。
畢竟央行努力通過各種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寬裕,但實體經濟增長受到的提振作用卻越來越差。
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,2013年開始中國M2增速一直維持在10%~15%之間,今年的目標則是13%,與此同時經濟狀況卻處于持續(xù)冷卻的進程中,GDP增速從2013年的7.8%下降到去年的6.9%,今年上半年的6.7%。
過去,我們太依賴通過M2刺激經濟,卻嚴重阻礙了經濟結構改革、升級。
從上圖看到,M2增長與GDP增長的差異加大,既有可能是物價水平的變化所致,又有可能是貨幣流動速率降低所導致。考慮到目前CPI的穩(wěn)定,那么根源就是有效的貨幣流通速率下滑。
此前邦爺分析過企業(yè)的流動性陷阱,由于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的回落以及不確定性的增加,企業(yè)更愿意持有現金觀望。部分企業(yè)還會通過購買理財產品等形式將資金返還金融市場,因此形成了央行提供的流動性最終回流的資金閉環(huán),無法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投資。
就在7月26日,上海銀行間同業(yè)拆放利率隔夜品種上升0.5個基點至2.037%,成為連續(xù)第8個交易日上行創(chuàng)出7月以來最高位,可見市場上短期資金面趨緊。
這時候,就算央行再放出天量資金刺激經濟,也是于事無補。在M2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降低的大環(huán)境下,政策調控的重心需進一步向財政政策傾斜。
如此一來,本來寄希望于“放水”,信貸政策擴張刺激樓市再火一把,如此看來,央行不會再這么做。此前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,就是在定向釋放資金,但很明顯,房地產市場并不在“定向”范圍內。
相比貨幣政策,財政政策具有一定的強制性,顯得更加“值錢”。
比如通過降稅降低企業(yè)成本,提高企業(yè)生產積極性,擴大社會需求;提高政府財政赤字率,由政府投資創(chuàng)造需求(2015年我國財政赤字16200億元,比2014年增加2700億元);政府也可以通過發(fā)債解決“資產配置荒”;個稅抵扣房貸利息;將“營改增”的適用范圍擴大,加大商業(yè)地產的減稅力度等等。
“實體經濟”跟房地產有毛關系?
如前文所言,企業(yè)的資金都存在M1里,投入實體經濟的有效資金少之又少。
某種程度上來說,優(yōu)質企業(yè)陷入流動性陷阱,投資意愿較低;劣質企業(yè)受到利息消耗的困擾,投資能力較差。
“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”,那么房地產到底算不算中國的“實體經濟”?
我們先要搞清楚實體經濟的概念,畢竟能說得清這個定義的人,邦爺也是沒遇到過。
百度說,實體經濟是指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(chuàng)造的經濟。包括物質的、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、流通等經濟活動。包括農業(yè)、工業(yè)、交通通信業(yè)、商業(yè)服務業(yè)、建筑業(yè)、文化產業(yè)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,也包括教育、文化、知識、信息、藝術、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。
這……等于沒解釋。
在美國,實體經濟是拋開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,制造業(yè)、進出口、經常賬、零售銷售等的部分被美聯儲籠統(tǒng)地概括為“實體經濟”,它不是要害部門,而是民用普通領域。
從經濟學角度,房地產中泡沫、杠桿等特質,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穩(wěn)定、刺激經濟發(fā)展并無突出效用。但落實在鋼筋水泥土上,房地產又是實實在在的“實體”。
只不過,中國“資金流向實體經濟”,主要是指流向小微、三農、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等領域,而不是金融體系、國有企業(yè)。
而鋼鐵又是國家去產能的重點,數據上,上半年全國煤炭和粗鋼產量分別下降了9.7%和1.1%。
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還提到一個詞,“去庫存”。也就是對中央來說,不管你一線城市、二線城市有多火,土地拍的有多貴,從整個國家的角度,房地產仍是嚴重的“產能過?!?,去庫存仍是主基調。都剩成這樣了,誰還會給你投放資金,難道還要刺激你泡沫繼續(xù)擴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