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房地產進入新一輪的調控期,并且發(fā)展方向發(fā)生改變。一系列密集改革措施,標志著中國要建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。其中,共有產權住房、房產稅和租售并舉政策,到底哪一種方式能有效解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問題?很多人認為,“租售并舉”是未來中國房地產發(fā)展的方向,是建立市場調控長效機制以及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措施。
租房時代的保障:租購同權
筆者認為,“租購同權”是房地產市場發(fā)展的方向,是實現(xiàn)“租購并舉”政策和租房立法的重要一步。
“租購同權”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。簡單來說,“租購同權”是指購房人和租房人享有同等權益,而最關鍵的權益即為子女受教育權。
在此規(guī)定出現(xiàn)之前,我國一直處于“租購不同權”的狀態(tài)。租房者和購房者在教育、醫(yī)療等方面享有不同的權益,特別是教育。房屋作為一種剛需品,使得部分人為了讓子女享有更好的教育資源,而不得不買房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城市,房價貴的重要原因就是附著在其上的優(yōu)質資源,只有擁有房屋的產權,才能享有優(yōu)質資源。因此出現(xiàn)了所謂的“學區(qū)房”、“醫(yī)療房”。 而身為租客卻沒法享受到和房屋產權人同等的公共權力。
租購同權對于流動人口和剛就業(yè)的年輕人意義重大,因為這些人的住房問題比較嚴峻。租購同權并非一個新的政策,有人說,“租購同權”只是一場“假高潮”,對市場的影響很小。從政策條件上看,“租購同權”是對“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、人才綠卡持有人子女等給予政策性照顧”,確實符合條件的人數量極少,短期內其實際效果不會很大。
但是,這一政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,這是一種政府想要發(fā)展租房市場的信號,預示著中國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(fā)展方向。如果有了效果,對于政策的普遍實施也將起到示范作用。
技術入手:阿里巴巴殺入房產租賃市場
前段時間,杭州市房管局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創(chuàng)新事業(yè)業(yè)務部、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,杭州市借助阿里巴巴的技術能力、生態(tài)資源、創(chuàng)建中國"智能住房租賃平臺",把公共租賃住房、長租住房、開發(fā)企業(yè)持有房屋、中介居間代理房源、個人出租的房源全部納入平臺管理。
這一舉措是用互聯(lián)網技術來整合城市住房租賃市場的資源,解決困擾中國城市住房租賃市場長期以來面臨的難管理、不統(tǒng)一、成本高、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,促進城市住房租賃市場的發(fā)展。
但是僅從技術方面來促進中國城市住房租賃市場是遠遠不夠的,要想建立起“租售并舉”的長期有效機制,還是要從制度方面入手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居民解決居住問題,是購買還是租賃,就在于所推出的一系列的激勵政策,是鼓勵購買住房還是租賃住房。
租售并舉是趨勢
在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,房地產市場改革也逐漸向租賃轉移。7月,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部會同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財政部、國土資源部、人民銀行、稅務總局、工商總局、證監(jiān)會等九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了《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(fā)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》,要求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,加快發(fā)展住房租賃市場。此次選取了廣州、深圳、南京、杭州、廈門、武漢、成都、沈陽、合肥、鄭州、佛山、肇慶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。
現(xiàn)在,中國大中城市的很多外來人員和年輕人都存在住房問題,住房租賃需求旺盛。據統(tǒng)計,我國一線城市實際管理人口中,超過60%的人選擇租房,深圳租房占比更是高達80%。未來,我國還將新增2億人進入租房市場。到2030年,城鎮(zhèn)租賃總人口將達到2.7億,長期租賃人群占比將超過30%。
但是,這些城市中,租賃房源總量卻嚴重不足,并且還存在著市場秩序混亂、信用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。
對于租房客來說,能不能享有和購房者一樣的公共服務權益是中國租房市場能否發(fā)展的重要因素。比如說,如果不能解決租房客的子女教育問題,那么長租市場就沒有吸引力。
中國未來的目標是實現(xiàn)新住房、存量住房和租賃住房三者共同發(fā)展的體系。把租房變成中國人生活的常態(tài)。而其實,在歐美發(fā)達國家城市,特別是中心城市,租房已經成為他們的常態(tài)。
德國的租房體系
歐洲的住房租賃市場非常發(fā)達,而德國更是其中的代表,他們的很多居民寧愿租賃住房而不購買持有住房,因為居民購買住房持有不可能成為賺錢投資的工具,并且很大一部分人是一輩子都租房,這在中國是難以想象的。德國以居民偏好租房、租賃市場完善、租金管制而著稱于世。據統(tǒng)計,德國住房自有率僅43%,租賃住房占據了57%的市場份額。
德國的住房供應政策是租賃供應為主體。在德國,不管開發(fā)新房或經營租賃,企業(yè)要獲得土地、信貸,新落成的房子須在一定期限內讓渡政府出租,或按接受補貼后的低租金出租。過了期限,才能按市場租金出租。
這一規(guī)定使得德國租賃房源充足?!岸?zhàn)”以來,德國共建設1000多萬套社會住房,可供3000萬人居住,多數為租賃住房,而德國總人口才8100萬。
德國房地產租賃市場離不開健全的法律體系的支撐,良好的法律法規(guī)、政策條例規(guī)范了房屋租賃市場,很好地保障了租客與房主的合法權益。德國建立了住房安全與健康標準的評估體系,包括面積、生活設施、生理心理需求等多個評定標準;中介費、房屋修繕費等全部由房主承擔;德國租房和買房享有的公共權益是等同的,只要居民合法納稅,就可以享有本地公共服務。當“適居性”和權益保障都到位了,租房可享受與買房一樣的安全和穩(wěn)定。
美國人為什么愛租房?
有關數據表明,美國核心都市的租賃人口占比、租賃集中度遠高于中國的一線城市。以北京為例,租賃人口占比約30%,而美國紐約、洛杉磯、波士頓、舊金山、芝加哥等核心都市租賃人口占比均高于60%,全美租賃人口占比約35%。
美國的房屋租金很貴,但是美國人也同樣不是那么喜歡買房,他們對于租房還是買房居住,向來是十分務實和理性的。龍永圖先生就曾拿美國舉例:美國三成人群買房,六成人群租房,實際擁有住房的人并不多。
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(Census Bureau)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數據,目前美國房屋自有率維持在63.6%的較低水平,從2004-2005年的歷史最高點68%一路下跌,根據哈佛大學住房研究中心數據,美國國內承租住戶戶數從2004年的不足3400萬戶一路快速上升為2015年的超出4200萬戶,租賃需求超過30%以上。
首先,在美國房屋僅僅是剛需品,不是急需品。絕大多數人購房僅僅是為了有一個居住的地點,在市區(qū)還是郊區(qū)購房沒有什么區(qū)別,反而會有很多的人因為居住環(huán)境好而選擇郊區(qū),而且有更多的人選擇輕松的租房居住,買房的人反而很少。
其次,美國也有“學區(qū)房”的存在,但是與中國“學區(qū)房”的概念存在差異,與中國現(xiàn)實情況差別也很大,甚至恰恰相反。在中國能否將戶籍遷至好學區(qū),與你是否擁有房子的產權有關系,家長沒有選擇,只能買房。
而美國的基礎教育,遵循的是劃片入學原則,全國大概15000個學區(qū)。美國學區(qū)的標準不是產權,而是實際居住。也就是說,入學的標準不是房產證,而是真實居住在這里的證明。反而是有產權但是不住在這里,讓孩子入學是違規(guī)行為,被學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后孩子是可以被開除的。
另外,公立學校入學門檻很低,其職能是“保底”, 就是保障所有適齡兒童都有學可上。提供的居住證明,一般就是顯示家庭戶主姓名的水電費繳納單據或銀行資金往來賬單。
然后,美國租房市場規(guī)?;蛯I(yè)化特征明顯,這得益于良好的制度基礎。美國建立了REITs(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,房地產投資信托),為住房租賃市場提供了大量專業(yè)化程度較高的機構主體。除此之外,政府還運用稅收手段支持租賃住房經營者,通過提供優(yōu)惠措施,激勵地產商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租賃住宅。
美國租房市場提供的各項服務也十分到位,租房居住與購房居住在舒適性和方便性方面沒有較大的差異。美國沒聽說過公租房之類,基本上都是私人和私企提供租賃房源。租賃的房源大致有4類:一是別墅,有家庭的人或者收入較高的人常常選擇組這類房子;二是公寓,價格比較便宜,收入低的人或者是單身常常選擇租住公寓;三是與出租人合住在一起,美國人常常把自己房屋內的多余房間、地下室或者儲藏室出租以便補貼家用;四是租住在旅館和酒店里,特別是汽車旅館和小酒店,更是藍領階層的所愛。
最后,美國人在傳統(tǒng)觀念上與中國有較大差別。他們流動性比較強,沒有故鄉(xiāng)的概念,而中國人則相信“安土重遷”。而且美國的城市之間在教育、醫(yī)療、環(huán)境以及居住方面的差距很小,這樣選擇租房,反而流動起來更方便,省去了買房、賣房的麻煩。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美國人對于租房和買房的觀念進一步發(fā)生變化,民眾認識到租賃作為消費行為較買房這一投資行為風險低。